(記者 孫 震)3月27日,我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場新聞發布會,通報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及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。
3月25日19時至3月26日24時,臨潁縣在對隔離管控人員核酸檢測過程中,發現新增確診病例1例;3月27日0時至17時,臨潁縣在集中隔離點發現新增確診病例1例。截至目前,本輪疫情中,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例、無癥狀感染者4例,全部在臨潁縣。累計排查密接781人、次密接3054人,其中7名密接和38名次密接已向所在轄區發出協查函。
“臨潁縣疫情發生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,省委書記樓陽生視頻調度,省長王凱親赴臨潁調研檢查指導工作,對臨潁縣疫情處置提出明確要求,指出了存在問題,指明了努力方向。市委書記劉尚進連夜以視頻形式召開市委常委(擴大)會議,市長秦保強坐鎮指揮,進一步充實了領導力量,逐項問題抓整改,逐項要求抓落實。省、市、縣組成聯合疫情防控指揮部,一天三碰頭,以解決問題為核心,用釘釘視頻形式聽問題、強統籌、明重點、快推進。目前,臨潁縣疫情防控正處在最關鍵時刻。下一步,我們將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第一位的工作,從嚴從緊、迅速果敢,確保在一個潛伏期內撲滅疫情。”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景超說。
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業武介紹,從疫情傳播情況看,臨潁縣本輪疫情首發病例是從省外涉疫城市返漯人員,其余病例均為首發病例關聯病例,傳播鏈條比較清晰。目前,排查出來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已全部隔離管控,后續的深入流調排查和多輪核酸檢測正在進行中。我市將盡全力把疫情圈住封死,確保在一個潛伏期內撲滅疫情。
從疫情流行特點來看,臨潁縣此次疫情傳播速度快、隱匿性強,很容易造成局部聚集性疫情。所有的陽性感染者發現時均為無癥狀或輕癥病例,如果不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,很容易造成疫情局部暴發和外溢。同時,本次疫情涉及面廣、防控難度大、管控人員多,對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一次嚴峻的考驗。
臨潁縣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洪建芳介紹,疫情發生后,臨潁縣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,市、縣兩級組織157支流調隊伍迅速開展流調溯源,對流調出的密接者、次密接者快速進行轉運隔離,精準實施封控管控,分區實施核酸檢測,積極采取中藥干預等措施,確保疫情在第一時間撲滅。市區醫院派出多支醫療隊支援臨潁縣,共設置323個采樣點、393個采樣臺,配備790名采樣醫務人員、763名信息登記人員、105名樣本轉運人員、2584名其他工作人員,并且明確縣級干部分包采、送、檢、報每個環節,并強化各環節間協調配合,提高效率。截至目前,封控區已經完成五輪核酸檢測,其他區域完成四輪全員核酸檢測。
關于近期我市健康碼賦碼轉碼工作情況,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、局長陳四新介紹,連日來,我市健康碼轉碼申訴量激增,社會關注度持續走高。為解決廣大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,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賦碼轉碼效率。
成立健康碼賦碼轉碼專班,抽調20名工作人員集中開展健康碼賦碼轉碼工作。一是全天候接收公安、疾控、通信等部門研判推送的涉疫數據,及時向省疫情防控平臺上傳賦碼。二是開通健康碼轉碼咨詢熱線3177680、3177689、3177690,增設12個接線座席,接受群眾電話咨詢。三是針對入豫賦碼、入漯賦碼和臨潁旅居史等不同賦碼情形,指導群眾通過不同申訴入口,在線提交材料完成申訴。
優化健康碼轉碼業務流程,根據《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碼管理辦法》(第二版),借鑒省平臺轉碼規則,實行黃碼人員滿7天自動轉碼、核酸檢測“三天兩檢”陰性自動轉碼兩項“智能無感”轉碼措施。3月27日16時,首批1971條自動轉碼數據已成功上傳省平臺。按照數據分析機制,系統每小時自動執行一次數據比對任務,自動上傳符合轉碼條件的人員信息實現轉碼。
針對部分群眾反映的被數據誤判現象,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積極向相關數據來源部門反饋,提出數據識別及判定規則,督促建立源數據審核機制,進一步提高賦碼數據供給質量。同時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明工作,指導群眾盡快完成申訴轉碼。
責編:瘦馬